第157章 背夫-《南华宝藏》
第(2/3)页
他们总是不慌不忙,非常娴熟的做完这一切。这里的屋檐比其他地方的屋檐都要宽,因为下雨的关系,人们只能在屋檐下玩耍,所以才会把屋檐做得宽。
在雅安呆了近七天,才启程离开。因为民间有“七不出门,八不回家”的说法,一直到初七之后,才有背夫开始工作,这一天开工与开市的也最多。
我们三人跟随送茶队伍走在茶马古道上,因为山路崎岖,马匹不能行走,唯有人才可以在上面走。
一个背茶队伍人数不少,能拉起一条长龙。
用一个木头夹子,一根特制拐杖,一个成年人就可以背起近两百斤的茶包,若是有小孩,也要被三十斤以上的茶包。在队伍中,还有女性存在,她们不会比男人少背,同样是两百斤左右的茶包,一堆上去,只看到路上有一堆堆长方体块块,下面就是艰难移动的腿,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谁,哪个是女性。
他们走得不快,这么重的东西,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,用特制的拐杖放在身后,将木头夹子放在拐杖上,可以暂时休息一会儿。
背上的东西,就算再累,再没有到达临时住宿的地方,都是不轻易放下来的,一旦放下来,想要再次背上去,就不容易了。身体冷下来,别说是背起一两百斤的东西,就算站起来也是难事,能够继续行走,都是背夫们心中憋足了那口气。
在木头夹子的背带上,有一左一右两个竹篾编织的手环模样的东西,用绳子捆着。当背夫满头大汗时,防止汗水流进眼睛里,用衣服擦的话,不仅会把衣服打湿,弄脏,也擦不干净。不过这个竹篾编织的东西,跟剃须刀一样在额头和脸上一刮,就把汗水给擦干净了。
“嘿哟……”
一条路上都是背夫们的号子,前面的人已经身影朦胧隐去烟雾中,后面的人也在踩着前面的脚印前进,不断跟随。
在路上,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茶马司的遗址,被改成一座庙。
茶马古道作为古代交易重要的一条路,受到皇帝的重视,从雅安和云南运走到西藏的茶成了最为重要的硬通货!
草原上的人以放牧为生,没有庄稼,以肉食为主的他们体内血液酸度较高,唯有喝茶这样带有碱性的物质来中和体内酸性。所以,茶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,宁愿不吃饭,也要喝茶。到了现在,请客人和酥油茶依旧是表达重视与尊敬的礼节。
藏人到了喝茶比吃饭还要重要的境地,当时雅安的茶被制作成茶砖用防潮的黄纸裹起来,让背夫们送往西藏与康定等地,所以这些茶也被称为“边茶”。
这一路行走下来,我与一个背夫已经熟悉,在白天背茶时他不会说话来浪费自己的力气,只有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,因为白天背茶后,肩膀红肿破皮,躺在充满汗臭与霉味的地铺上。浑身疼痛,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觉,索性就跟我们讲起了他前面背茶的经过。
从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时,就跟随妇女去送茶,走茶马古道,可谓是经验丰富。背这样的茶也要量力而行,平地的时候多走几步。上坡的时候就要少走几步,下坡的时候就要比平地里多走两步就够了,要是想着下坡容易,想要一次性多走几步,就会被背上的茶包压的度加快,最后的结局就是往下跑的惯性变得很大,人类根本就不能停下,被摔伤都是幸运,被摔死了也是白死。
第(2/3)页